溶气气浮技术在屠宰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价值

  屠宰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高浓度有机物、油脂、血水及悬浮物等污染物,若处理不当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、恶臭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。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效率低、运行成本高等局限,而‌溶气气浮技术‌(Dissolved Air Flotation, DAF)凭借其高效分离特性,逐渐成为屠宰废水处理的核心工艺之一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及实际案例等方面,系统解析溶气气浮在屠宰行业的应用价值。
  
  一、屠宰废水的特性与处理难点
  
  屠宰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:
  
  油脂与血水‌:来自动物屠宰、清洗环节,易形成乳化油,难以通过自然沉淀分离。悬浮物(SS)‌:如碎肉、毛发、内脏残渣等,密度低、易漂浮。
  
  高浓度有机物(COD/BOD)‌:血液、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产物导致废水COD可达2000–5000 mg/L。微生物与病原体‌:可能携带致病菌,需严格消杀。传统沉淀法对轻质悬浮物和乳化油去除率不足,而溶气气浮技术通过微气泡吸附污染物,显著提升分离效率,成为行业优选方案。
  
  二、溶气气浮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核心作用
  
  1. ‌高效去除油脂与悬浮物‌
  
  微气泡吸附机制‌:溶气系统产生的20–100μm微气泡通过表面张力吸附废水中的乳化油滴及细小悬浮颗粒,形成“气泡-污染物”复合体,上浮至水面后由刮渣机清除,油脂去除率可达90%以上,悬浮物去除率超过85%。
  
  抗水质波动能力‌:屠宰废水流量与污染物浓度波动大(如生产高峰期),溶气气浮通过调节溶气压力(0.3–0.4 MPa)与回流比(10%–30%),快速适应负荷变化。
  
  2. ‌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协同增效‌
  
  溶气气浮作为生化处理前的预处理工艺,可大幅降低后续工艺的有机物负荷(COD削减30%–50%),减少生化池容积及曝气能耗。
  
  分离出的浮渣(含油脂、蛋白质)可进一步资源化利用,如制作动物饲料或生物柴油原料。
  
  3. ‌油泥浓缩与减量化‌
  
  气浮产生的浮渣含水率低(95%–97%),较传统沉淀污泥减量30%以上,降低污泥处置成本。


  三、典型工艺流程与设备选型
  
  屠宰废水溶气气浮处理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单元:
  
  预处理段‌:格栅(拦截大颗粒杂质)→调节池(均质均量)→混凝反应池(投加PAC/PAM,破乳促凝)。
  
  溶气气浮主机‌:
  
  加压溶气系统‌:采用回流式设计(部分出水加压溶气),溶气效率高且能耗低。
  
  释放器优化‌:如华骐环保的‌三级溶气装置‌(专利CN 113371778 B),通过导流管与水幕布水设计,提升气液接触效率,减少无效气泡逸散。
  
  后处理段‌:气浮出水进入生化系统(如UASB、A/O)进一步降解有机物。
  
  溶气气浮技术以其高效分离、运行稳定及成本可控的优势,成为屠宰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。通过工艺优化与智能化升级,该技术不仅助力企业达标排放,更推动屠宰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。未来,随着新材料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,溶气气浮将在废水处理领域释放更大潜力。
  
  相关阅读:分享处理溶气气浮异常振动的方法原因